第十六届世界管理论坛会于2012年12月15日-16日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由世界管理协会联盟中国委员会、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及复旦大学经济管理研究所主办,上海管理教育学会、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及上海东华国际人才学院等协办,与会领导、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家共600余人参加了大会。论坛以“东方管理3000年、30年和未来——中国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为主题,邀请了苏东水、吴友富、汪泓、王方华等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发表主旨演讲,并设置了四个专题分论坛和一个大学生论坛,进一步推动东方管理思想的传播和东方管理学科的发展。
中国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第十六届世界管理论坛暨东方管理论坛会议综述
苏宗伟,苏东水,孟勇
摘要:“2012’第十六届世界管理论坛暨东方管理论坛”于2012年12月15日—16日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举办,本届论坛由世界管理协会联盟(IFSAM)中国委员会、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复旦大学经济管理研究所、上海管理教育学会、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上海东华国际人才学院及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等联合举办。来自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及国内高校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及博士生同学等600余人,围绕“东方管理3000年、30年和未来——中国管理模式创新研究”的主题展开研讨。论坛围绕大会的主题,设有五个分论坛专题:“中国管理模式——构建与发展”专家分论坛、“中国企业管理模式——转型与变革”企业家分论坛及“东方管理3000年——中国管理模式的源泉”、“东方管理30年——中国管理模式的兴起”、“东方管理未来——中国管理模式的创新”专题分论坛,并另设有一个东方管理大学生论坛。论坛阐述了中国管理模式是以中国本土的政治、经济、文化、企业以及社会为实践背景,通过东方管理“学、为、治、行、和”五字体系,以先进的管理理论、管理哲学、管理原理、管理体系、管理行为的运作达到有效和谐的目标,畅谈了实践东方管理思想的成果和对中国管理模式形成的意义,共同回顾和展望东西方管理学的发展对未来中国管理模式的作用。
关键词:东方管理;中国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2012年12月15日—16日,世界管理协会联盟(IFSAM)中国委员会、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复旦大学经济管理研究所联合举办了“第十六届世界管理论坛暨东方管理论坛”,本届论坛由上海管理教育学会、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上海东华国际人才学院及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共同协办。来自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及国内高校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及博士生同学等600余人聚会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围绕“东方管理3000年、30年和未来——中国管理模式创新研究”的主题展开研讨。结合大会提交的论文和主题演讲内容,本文首先阐述大会的主题思想,然后对嘉宾的主题演讲和分论坛演讲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
一、东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未来中国管理模式的思考与展望
(一)东方管理理论的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由复旦大学等全国18所高校和3个学会联合海内外千家机构企业,致力于学习、研讨和提炼古今中外管理学精华;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在复旦大学首席教授苏东水先生的带领下,创建了一门新兴的现代管理学科——东方管理学,构建了“三学、三为、四治、五行、三和”的理论体系。东方管理科学立足本土、博采众长,结合海外华商管理实践与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企业管理实践,融合诸多学科领域的精华,以“三学”(中国管理学、西方管理学和华商管理学)为理论基础,形成了 “三为”(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四治”(治国、治生、治家、治身)、“五行”(人道行为、人心行为、人缘行为、人谋行为、人才行为)、“三和”(人和、和合、和谐)的创新理论体系。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方管理学的研究与探索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和学生的重视。自1999年6月复旦大学成立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国立华侨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河海大学、贵州大学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全国高校相续成立了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在国内外的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现在全国有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和东方管理研究院、教学研究基地20多家,已形成了近三百多人的学术队伍。2003年,复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正式设立了独立的东方管理学博士点和硕士点开始招生,2009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设置了管理科学(东方管理方向)专业,东方管理学科的人才培养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世界管理论坛及东方管理论坛”秉承“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的宗旨,先后在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河海大学、法国国立艺术及文理学院及国立华侨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举办了16届论坛,迄今参会人数累计逾8000人,发表论文近1700篇,编辑大会论文集《世界管理论坛》16部。每届论坛都以深刻而富有前瞻性的主题、高层次的演讲嘉宾和丰硕的会议成果在国内外赢得了业界的一致关注与认可。本届论坛研讨主题聚焦“中国管理模式创新研究”,表明东方管理思想在国家、组织(企业)、家庭及个人管理运用中的重要性和现实性,形成了一个具有管理理论和实践创新意义的论坛。
(二)未来中国管理模式的思考
随着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人们在探讨改革开放30年中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同时,研究、总结、提升与传播中国管理的模式,无疑是贡献东方智慧的重要契机。
何谓中国管理模式?是以中国本土的政治、经济、文化、企业以及社会为实践背景,通过东方管理“学、为、治、行、和”五字体系,以先进的管理理论、管理哲学、管理原理、管理体系、管理行为的运作达到有效和谐的目标。具体地讲,中国管理模式是在中国管理、西方管理、华商管理“三学”为管理理论基础上,提炼出了“道、变、人、威、实、和、器、法、信、筹、谋、术、效、勤、圆”等十五个管理哲学要素,萃取出“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的“三为”管理原理,形成了治国、治生、治家和治身的“四治”管理体系,构建了包括人道、人心、人缘、人谋、人才的“五行”管理行为,并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人和、和合及和谐的“三和”管理目标。
在展望未来中国管理模式,有必要回顾总结形成中国管理模式的各种要素互相作用的内在逻辑关系,这些要素的作用有些是人为的安排,有些是按规律运作,有些则是无心插柳,这些要素促进了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准提高,同时又引发了诸多人和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和对立,同时唤起了人类之间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思想之间的再思考。
(三)未来中国管理模式的展望
在管理的多元世界里,东方管理理论从融合的视角,前瞻性地研究总结了管理理论的方法。任何国家的企业体制都包含有其国家文化,人文的特点,是动态的,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环境和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改进的。传承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的易经的阴阳学说、道家的无为学说、儒家的仁爱学说、墨家的兼爱利人学说、佛家的慈善学说、兵家的用人学说、法家的崇法学说等人类智慧,构建东方管理理论中的中国管理学理论,为研究未来中国管理模式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中国管理模式在实践中从宏观、中观、微观、自观层面在治国、治生、治家、治身等“四治”的应用,即从宏观角度探索中国管理模式、从中观角度探索中国产业经济模式、从微观角度探索中国企业管理模式,由此从文化角度探索管理对象和方法的多元性,梳理中国管理模式的特征和规律,动态地展望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管理模式。因此在此过程中,中国管理模式也将在政治、经济(企业)、社会、文化以及环境反映与时代发展趋势相对应的理念和功能。
我们举办“东方管理论坛”意在通过中国管理模式研究,挖掘东方管理思想的宝库,引领21世纪中国管理学发展的主流学派;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且深谙中国管理情境的国际化管理人才;形成中国政府公共政策决策与企业管理咨询的重要基地,为东方管理思想的在各个管理层面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二、大会主题演讲的主要观点
论坛的几位主旨发言人分别从国家发展到区域规划,从政府管理到企业运营,指出了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东方智慧的精妙深刻以及东方管理理论的强大生命力。
(一)东方管理学发展的“突破、创新及提升”
论坛首先由东方管理学派创始人复旦大学苏东水教授作主旨发言,他回顾了东方管理学研究发展35年来的成就,集中体现为对世界管理学知识体系的突破和创新。具体说来,体现为五个“一”:创立了一个学派——东方管理学派;一个新体系——“学”、“为”、“治”、“行”、“和”的东方管理理论体系;一系列论坛——1996-2012年连续召开了十六届世界管理论坛暨东方管理论坛;创立了一个新学科——东方管理学科;涌现出了一批突出的、大有可为的学术精英、以及将东方管理思想运用于实践的政府管理者和企业经营者。在社会上,东方管理也日益被公众知悉。“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得到普遍认同,并已上升到国策、外交、干部选拨等层面,成为治国的基本方略。但是,苏东水教授指出,我们依然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考验,这给东方管理学科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认为必须加强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到社会实践中去,管理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获得发展;二是深入研究当前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企业如何提升效益;三是加强国际宣传力度,提高世界管理论坛、东方管理论坛质量,提升东方管理学在IFSAM和国际管理界地位;四是提高东方管理专业各层次学生招收的质量和数量,改进东方管理教学科研水平;五是成立东方管理学派研究院,设立“东方管理学奖”,以鼓励在东方管理学研究或实践方面有突出成就的教师和学生。为进一步推进东方管理学的研究和传播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
(二)东方管理理论精髓指导政府的战略管理
融合了东西方管理思想精华的东方管理学具有极高的社会实践价值。上海市宝山区区长汪泓教授总结了东方管理“三为“思想在政府战略管理的运用:首先,“以人为本”是政府战略管理的基本原则,政府战略管理应当首先强调管理理念凝练和管理价值目标的整合,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作为政府战略管理确立的先导,推动管理思想观念的更新;,其次“以德为先”是政府战略管理的基本策略,目标的全面性、决策的民主性、程序的透明性、行为的诚信性、监管的完备性是政府战略管理遵循的基本策略。第三,“人为为人”是政府战略管理的价值坐标,政府管理要注重对象境界提升、价值整合和文化内聚。
(三)人本导向的企业整合营销绩效管理实施
在实现客户价值过程中,整合营销和人本导向成为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吴友富教授发言的重点,他指出了整合营销和人本导向的重要关系,企业在整合营销过程中必须以“消费者为导向”。因为创造企业的价值,首先应该是创造顾客利益,给予顾客利益回报;其次应该是创造良好的经济价值,整合营销必须能给企业的投资者带来现实和未来的经济回报;再次应该是创造企业的社会价值。整合营销必须能有效扩大企业生产、满足社会需求。通过诚信经营,体现企业的伦理道德,以此推动社会的文明建设。
(四)用东方智慧提高国家战略发展思辨力
上海交通大学的王方华教授通过对国际和国内经济政治环境的分析,指出目前中国管理模式在面对人力资源、技术条件、资金运作以及思维模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不协调困境,这些问题需要东方智慧中的“大道至简、大智若愚、大方无隅、大象无形”的治理方式来提高战略思辨力。
(五)企业成长和日本的长寿企业
日本信金中央金庫 地域・中小企業研究所所長、日本昭和女子大学理事長平尾光司教授分析了日本长寿企业发展中“不断地渐进式创新”为企业可持续成长的缘由,提出了企业发展理念和客户价值实现的重要意义,指出东方管理理论的“人为为人”思想的可操作性。
(六)东方管理学研究的六点构想
结合从不同的视角对于中国管理模式的探讨,复旦大学苏勇教授指出,如何用东方社会文化视角分析现有的管理学理论,如何探讨现有西方管理学理论在东方社会和企业中的应用效果,如何研究东方国家企业管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如何研究东方文化价值体系下对管理活动的认知和判断,如何研究东西方管理思想和理论的异同和融合,这些问题是创立中国管理模式的重要理论依据。
三、分论坛各专题的主要观点
12月15日下午举行5个专题分论坛学术讨论。这5个专题包括:“中国管理模式——构建与发展”专家分论坛,“中国企业管理模式——转型与变革”企业家分论坛,“中国管理模式的源泉”、“中国管理模式的兴起”、“中国管理模式的创新”专题分论坛,并另设有一个东方管理大学生论坛。
(一)中国管理模式——构建与发展”专家分论坛
同济大学的林善浪教授以《全球化新阶段与东方管理前景》为主题,谈及国际金融危机以及之后的欧债危机,标志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进入新阶段。今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全球管理文化呈现多元化并存的趋势,东方管理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必将大幅度上升。林善良教授指出,发扬光大东方管理学派,首先,在研究领域应坚持治国、治生、治家和治身四个领域有机统一的整体性;在管理过程上坚持“三为”思想的应用性;第二,研究内容上坚持三个结合:传统经典文献的梳理、现实文化传统的描述和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第三,研究方法上具有独特性。坚持规范研究、实证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理论分析和典型案例相结合,本土化和国际化相结合;第四,加强数据库建设。包括东方管理案例库、问卷调查数据库、访问调查数据库,为东方管理学研究创造良好的基础。
复旦大学徐培华教授从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视角探讨了中国管理模式构建与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在于“大道至简”。强调作为企业管理者要有一个道德心去关爱员工,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这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日本专修大学的宫本光睛教授通过上世纪20年代开始到21世纪现代日本企业模式形成、发展的回顾,分析了日本企业经营模式在不同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劣势,指出了世界管理模式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认为东方管理理论下的中国管理模式存在的意义。
(二)中国企业管理模式——转型与变革”企业家分论坛
上海家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佰草集公司董事长王茁以《“美丽出中国,风流行天下”》为题,讲述了佰草集品牌实现中国品牌“世界梦”的历程。上海家化集团作为国内化妆品行业首家上市企业,是国内日化行业中少有的能与跨国公司开展全方位竞争的本土企业,拥有国际水准的研发和品牌管理能力。其佰草集品牌更是把中国文化及其伟大复兴作为品牌发展的不竭源泉,把东方智慧糅合在品牌力的构建之中,总结了品牌建设“以中定位,以西执行”;体用关系“以中为体,以西为用”;道术关系“以中为道,以西为术”的企业成功启示。同时把营销和创新作为品牌发展的两翼和双轮,致力于创造美丽中国配方,引领世界美丽风尚。
上海漕河泾开发区原总裁陈青州博士在《国家级开发区的转型》主题发言中在回顾了漕河泾科技园成长到发展过程,以建设“科技、人文、生态、和谐”四位一体为理念,着重阐述了在十二五期间从“形式”到“内涵”的演变过程中,从系统的视角,在服务、资金、环境、创新中通过内外结合方式寻求突破,在世界范围内成为高科技企业园区的上海代表。
在中小企业转型发展中,中大集团的谈义良总裁结合所经营的企业经验,谈及在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下,作为房地产企业的转型之路。他指出,企业应适应环境和善于发现机遇,企业转型是企业成长的需求,也是每个企业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调了企业转型需要公司高层的思想、理念高度,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团队保证、人力资源的支撑以及整合公司优秀资源等方面作为保证。
DC国际建筑设计事务所总裁平刚强调了作为一个国际建筑设计公司所应具备的设计价值观。设计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需要反映的时代精神,不断提升生活品质。指出了设计创新研究所要关注的传统与文化的融合,景观设计与城市布局的合理性,中国现代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中国管理模式的源泉”专题分论坛
“中国管理模式的源泉”分论坛针对6篇相关论文进行深入的探讨。复旦大学袁闯教授论述了“无为而治”不仅作为一种方法论而且作为一种价值观在管理中的重要意义,这种价值观的精髓是“无为而治”中包含的对自然、社会的规律性的尊重以及对各类个体自由发展的尊重。新时代的领导价值演变应当吸收这一精髓,并且通过“节为”,即领导者在管理中的自我节制,来实现“节为而治”。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彭兴伟、花艳红通过对“以人为本”的定义,进行哲学上的释义,通过哲学反思的方式具体论述和澄清了“为什么要以人为本”、“什么是本”、“以人的什么为本”、“人是什么”、“以什么人(谁)为本”等问题,总结指出以普遍意义上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本是人们在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
河海大学杨恺钧副教授和李晓宇指出中国古代传统用人思想为毛泽东军事人才管理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使毛泽东军事人才管理思想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包括对军事人才建设的高度重视,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选人标准,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以及知人善用、不拘一格的用人风格,并指出毛泽东军事人才管理思想在中国当代人才管理中的现实意义。
江西财经大学刘凯和吴照云教授针对国内外关于儒家价值观的研究,通过儒家价值观所包含的仁、义、礼、智、三纲、七证和八目、五伦、中庸之道的基础上对儒家价值观的概念、结构、特征以及关于儒家价值观的各方面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的综述、评论,并指出进一步深化研究儒家价值观的结构,特别是将儒家价值观与组织公民行为、员工反生产行为的研究相结合,探讨其中的联系。
上海交通大学陈红结合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学习心理思想观点,对现代企业发展模式学习型组织的含义、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步骤以及学习型组织与“知行合一”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现代中国企业缺乏的并不是人员或者管理知识,而是企业中的人员在企业和工作中学习并将管理知识落实到实践的具体行为。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闫虹珏教授探讨了“诚信”在当代中国企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指出中国传统社会以儒家“仁爱观”为核心的传统价值取向在交往活动中起着范导作用,受此影响,传统商业诚信机制具有三个特点:诚信经营、以和为贵的经营理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经营原则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金钱观。而今天,中国企业深陷“诚信门”,重建诚信机制,将道德的约束与法律手段相结合是解决“诚信”危机的根本途径。
(四)“中国管理模式的兴起” 专题分论坛
“中国管理模式的兴起” 专题分论坛针对23 篇论文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其中2篇涉及东西方管理思想的比较研究。江西财经大学刘建兰、吴照云以中西管理思想融合发展的诱因、难点及相应突破点为主线,选择文化价值观差异为视角,在融合发展的动力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认识到中西管理思想融合的突破点是理论上核心理念的升华及实践上的吸收和同化,同时认为应该重视精神环境的开放、包容以及自觉性的培育。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何智美副教授对东西方战略管理思想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具有东方文化特色的谋略管理思想与西方不尽相同的战略思维特征,二者在管理哲学、思维方式、思维性质、思维目标机思维核心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
分论坛有4篇论文从东方管理的视角对大学竞争力及公司治理进行了研究。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史健勇副教授通过东方管理学理论与大学的竞争力管理逻辑上的关联,提出了基于东方管理理论的应用型大学竞争力战略模型,强调在政府规划和政策的引领下,按照市场运作的客观规律,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人为决策”的办学模式、“重在谋略”的资源整合、“天人合一”的服务机制之间的互相作用,最终达到“人为为人”的东方管理的终极目标;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孟勇副教授和顾倩妮对日本企业治理制度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在现有的企业治理制度形成过程中,日本企业的不由股东经董事会对经营者进行的制衡关系,以主力银行为基础的“互持股票”和“稳定股东”的机制特点,以及以企业一般员工为主的权益制度,这几方面共同形成日本企业的“从业人员主权型”企业治理制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嵇尚洲教授以“五缘学说”为理论基础,选择国泰君安的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库对独立董事的地缘关系对公司业绩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受到地缘关系的影响。由于地缘关系的存在,独立性受到影响,一方面消弱了董事会的监督功能,但另一方面由于同城之谊,又使得董事会的决策效率有所提高;集美大学林纾指出作为生态主体,企业与其它要素的关系必须遵循一定的伦理规范,“德”在生态管理中发挥着引导生态要素、协调整体利益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企业生态管理的人德观,包括实、信、效、法、威五个方面,即实事求是的管理态度、守信的管理行为、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宽严有度的管理制度以及适当的管理权威,并指出以德为先思想对企业生态管理的战略意义。
分论坛有3篇论文为企业研究案例。上海外国语大学苏宗伟副教授和杜娟副教授以上海漕河泾开发区发展历程为案例,描述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今该开发区的战略创新和变革过程,其特征是通过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品牌创新、服务创新、金融创新等具体做法,促进其创新服务管理的不断提升,从而形成了漕河泾“中国特色、上海特征、漕河泾特点”的可持续发展之道;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曾广桃和中国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胡松华副教授广汽本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华外企本土化战略效果评估,通过3A全球战略模型的新视角探讨企业本土化效果评估问题,尝试改进本土化实施效果评估的定量方法,开发了本土化驱动因素量表、本土化程度量表、本土化水平细分定位图及本土化纵向效果量表等,构建了纵横向相结合的评估模式,对国内外企业如何实施本土化战略均具有借鉴意义;日本鹿儿岛国际大学祖恩厚、台湾高雄应用科技大学的柯伯升副教授和台湾文藻外语学院的卢骏崴针对日本九州、冲绳观光饭店从的营运管理,市场营销的视角进行了调研,得出日本九州、冲绳观光饭店重视对顾客的款待,其产品和服务的生命周期多在成长期前后与后期,重视企业的营运效率性及重视顾客的意见和抱怨对款待顾客的表现具有加分效果。
分论坛有2篇论文对东方管理的“人道“和“人谋”理论进行了实证研究。复旦大学伍华佳副教授从中国管理模式的背景入手,以中国管理模式中的“人道管理”为研究对象,通过广泛的数据收集和实证分析,论证了“人道管理”在中国管理实践中的真实性及预测与控制,从而解决已有中国管理模式理论在微观层面系统的、较长期的实证数据和综合研究严重不足的问题;复旦大学余自武和上海交通大学熊秋平探讨了东方管理人谋心理规律,指出人谋是人类相对于动物“本能”的计谋和策略性行为,是东方管理学独具特色的谋略管理行为,是管理者对战略环境和战略目标进行分析和预测,并综合运用计谋和策略等方法、手段、技巧达到预期目标的行为。人谋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有独具特色的思维规律和心理活动规律。人谋心理活动经历认知选择、创造性思维、形成认识过程,最后采取人谋行为。集美大学林纾指出作为生态主体,企业与其它要素的关系必须遵循一定的伦理规范,“德”在生态管理中发挥着引导生态要素、协调整体利益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企业生态管理的人德观,包括实、信、效、法、威五个方面,即实事求是的管理态度、守信的管理行为、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宽严有度的管理制度以及适当的管理权威,并指出以德为先思想对企业生态管理的战略意义。
分论坛有4篇论文探讨了东方管理思想在金融领域中的运用。山东省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王小林立足于金融企业发展实践,较为系统地探讨了东方管理学“三学”、“三为”、“四治”、“五行”、“三和”理论在塑造金融活动主体行为特征、道德情操方面的重要作用,并结合东方管理学的研究发展现状,提出应使物性和人性并重,进一步有形化东方管理智慧,以更直接、更制度化地提高我国金融企业管理水平。复旦大学的谢俏洁从东方管理“三为”思想的视角,提出金融人才是上海国际金融人才高地建设中第一资源,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上海在引进、培养、使用、服务金融人才过程中所体现的“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的管理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推进金融人才全面发展;遵奉以德为先,注重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金融人才;追求人为为人,扩大金融人才整体效应;天津外国语大学冯奇和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王洪萍在分析低碳金融市场的基础上,综述了已有的低碳金融衍生品,并总结我国发展低碳金融的实践,提出我国发展低碳金融的建议;泉州黎明职业大学王中立通过对标会模型的分析和解释,提出了标会的“自然选择功能学说”,并就泉州经济、金融现状,提出广泛建立“标会行”,以达到利率市场化、建立发达的资本市场、资本的可自由流通的金融改革目标,以此来突破现有金融体制的约束,进行金融制度的创新,同时解决泉州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为泉州“二次创业”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持。
分论坛有8篇论文涉及企业跨国并购、人力资源管理、第三次产业革命与产业结构升级、行业协会信用制度、企业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于朝晖教授和尚珊珊通过对企业战略传播与企业总体评价关系的实证研究,对企业跨国并购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得出以下结论:企业境内外部战略传播与企业境内总体评价呈正相关关系;企业内部战略传播与企业境内总体评价呈正相关关系;企业境外外部战略传播与企业境外总体评价呈正相关关系;企业境内总体评价与企业境外总体评价呈正相关关系。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鄢雪皎副教授在分析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的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强调人力资源是企业最核心的经济资源,着重研究了企业可持续发展与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相关性问题,并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分析了人力资源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为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中铁电气化局集团黄东升分析了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人力资源管理混乱对企业造成的严重影响,并针对我国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第一,建立适合现代企业制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第二,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第三,加大对人才培训的投资力度,优化培训方法;第四,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第五,建立保障机制;上海交通大学陈霜晶从胜任力角度出发,提出基于胜任力的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的具体方法、技术、思路与成果,将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能力、员工胜任力紧密结合,使企业文化从无形的价值观落实到有形的员工能力提升,体现到员工与企业的绩效改进,将企业文化落到实处,从而实现通过建设企业文化来凸显企业竞争能力的根本目的。
上海外国语大学章玉贵教授强调中国面临了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机遇和挑战,在主要经济大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到对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控制权争夺的今天,中国要想防止在全球第三次产业革命的产业分工中被边缘化,就必须牢牢把握全球正在酝酿的跨产业革命的战略机遇,以前瞻性的技术投入和高质量的技术改造引领产业结构整体升级,率先取得先导性技术突破并将其产业化。
同济大学朱国华教授和张思池以广东省的行业协会信用公示制度建设与运行为例论述了我国行业协会信用公示制度建设的现状和经验,指出我国重点建设行业协会信用公示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第一,建立界定数据开放范围的法规;第二,建立与界定商账追收的法规;第三,修改已有的部分授信机构的信用管理规则;第四,开放民营的和外资经营的信用管理机构。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于挺副教授以“运行主体-运行体系-运行绩效”为线索观察上海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首先,在顶层设计上,将诚信这一道德概念向法律、技术、商务等层面拓展;其次,在实施时注重挖掘、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在诚信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第三,通过利益引导促进诚信体系建设;第四,建立有效的评价和信息披露机制。
上海外国语大学孙建副教授指出不少中国企业的“走出去”策略不成功的原因主要是所在国从政府到民众对中国企业的认知偏差,而这种偏差很大一部分源自于海外媒体对中国企业的报道。通过对西方部分主流媒体(主要为英美两国)对中国企业报道的研读,在总结西方媒体对中国企业看法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以中国传统的“天时,地利,人和”思想为核心的应对策略。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俊芳副教授在分析企业技术创新及其特征以及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基础上,提出了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四大战略模式,包括技术领先战略、技术跟随战略、联合创新战略和技术孵化战略,并提出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性环节,包括充分研究顾客和竞争者,建立技术监控系统,勇于和善于抢占制高点,挑战依靠,厚积薄发。
(五)“中国管理模式的创新”专题分论坛
“中国管理模式的创新”专题分论坛针对7篇论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复旦大学苏勇教授和纪文龙提出企业家的“内圣外王”侧重于在提高内在道德修养的基础上建立王道企业,并通过企业经营实现“修己安人”之道,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最终通过企业这个平台实现“安人安己”的目标。企业家践行“内圣外王”理念建设王道企业需要遵循四个基本原则:好学以求内圣、重视自我管理、践行以人为本、中庸以治企;复旦大学刘秀萍博士指出佛教主张的融容于天地和谐并且尊重自然规律的最高境界是“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即“天人合一”,这正与东方管理的“和”的观点不谋而合。“和”是东方管理的内在精髓和最终目标,包括“人和”、“和贵”、“中和”、“和合”、“和谐”等理念,“人为为人”的最终管理目标就是建构和谐社会。
复旦大学李志郡研究员从社会学角度论述、分析了在全球背景下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所折射出的经济繁荣与社会矛盾问题,中国要成为世界上负责任的强国,不仅要有强盛的综合国力,还要展示以“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思想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形成提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自觉,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再生与轮回。
复旦大学蔡胜男博士试图在评价中国文化下管理学发展的基础上对东方管理学派的理论框架进行反思,指出东方管理学虽然现阶段需要增加实证与试验的分析研究,但绝不能照搬西方的一套,而应该将研究的关注点转移到研究方法上,吸收西方研究方法的长处,发展符合东方体系中能分析隐藏在东方人管理实践中的稳定特质的独特方法;
江苏中大地产集团董事长谈义良博士阐述了知识经济的内涵,分析了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的关系,论述了知识经济时代下管理理念、管理方式、技术环境、资源环境以及市场环境方面的变化给企业管理带来的巨大影响,指出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开拓自己的生存空间,就必须进行管理创新,包括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方式的创新以及管理制度的创新。
复旦大学陆德梅和胡建绩教授论述管理学的“东方”情境以及东方管理学的发展和使命的基础上,分析了东方管理学面临的三大挑战,包括如何衔接传统和现代的断裂,如何沟通理论和现实的罅隙以及来自研究方法的挑战,建议采用方法论关系主义作为东方管理学未来的方法论指导,以延续东方管理学已有的研究基础并有效应对挑战。上海交通大学颜世富副教授强调后全球化时代为构建东方管理学带来了良好的时代背景,对此时代特征的认识有利于中国管理学克服自卑心理,对于基于中国企业管理实践开展研究,对于挖掘、整理、总结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构建有中国特色管理模式,丰富和发展世界管理思想,指导管理学研究与经营管理实际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总结与展望
本届论坛经过专家评审共收录论文120篇,论文出版在《经济管理》杂志12月(增)刊。另编录一本大学生论文论文集,共收录28篇大学本科生论文。论坛到会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及学生在大会中,畅谈实践东方管理思想的成果和对中国管理模式形成的意义。与会者认为,中国管理模式研究和东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意义在于一方面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中大量的管理实际问题不断出现,需要在管理学理论和方法指导下通过企业管理创新实践来解决;另一方面,丰富的企业管理实践经验还需要中国的管理学者继续进行系统总结、归纳和升华,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方法和学科体系,促进中国管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展望未来,中国管理模式的研究在理论层面,将进一步加强东西方管理理论的融合与发展,创建中国特色的适合“中国情境”的管理理论,创造融合古今中外管理精华的新的现代管理新学科;在经济层面,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中国的崛起要求深入研究中国管理,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进行中国管理模式研究,研究中国管理模式是研究中国管理实践与经验的需要,为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进一步提供理论指导;并进一步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在企业层面,总结、提炼中国管理理论与方法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运用,促进更多企业取得经济、社会、文化上的综合效益。通过中国管理模式的历史研究,使中国企业了解中国管理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史,从而为他们未来参与国际化竞争提供理论依据;在管理教育层面,研究中国管理模式是管理教育与研究的需要,是传播中国管理理论与思想,加强与国际管理学界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化理念的多层次、多领域国际管理人才的基础。
东方管理学强调的“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以德为先”的价值观和“人为为人”的经营观,进一步在治国、治生、治家和治身各层面得以广泛运用,从而完善和形成贡献于世界的中国管理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