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阳:管理学研究还处于“搅和”的阶段

2013-01-15 08:25

http://finance.QQ.com  2008072717:30   腾讯财经   我要评论(0)

腾讯网按:2008727日~28日,2008IFSAM第九届世界管理大会在上海举行。此次大会以东西方管理融合发展为主题,设立20个专题论坛及东方管理论坛。腾讯财经作为战略网络媒体伙伴,对此次大会进行了全称直播。以下为河海大学商学院院长张阳,在727日下午举行的分论坛暨第十二届东方管理论坛,围绕议题东西方管理融合下的中国企业成功之道进行的精彩演讲。

(议题主持人何志毅:第二位发言嘉宾是张阳,河海大学商学院院长,发言的主题是商学院经营的东西方之道。)

张阳:很高兴和这么多老师、和这么多同门见面。苏老师给我这个机会讲一个什么东西,当时我正在忙,随口就说了一个商学院经营的东西方之道。这个题目已经倒过来了,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讲什么比较好。有这样一个机会再到复旦的校园来,还是非常高兴的,首先感谢苏老师给我这么一个机会,所以我还是很高兴的来了。前天来了以后,在假日酒店一住下来,正好是国权路那里,坐火车过来肚子空的,到哪里去看?就想去南区看看,可能还可以找到当年某些痕迹。我没有从国权路过去,从松花江绕到南区的后门,想去找当年的云南米线,为什么记忆深刻?因为那个米线每次去都让我们吃得很饱,老板娘非常好,我去了以后发现没有了,很失望,这也是一个难得的记忆,从南区穿过来,在当年住的宿舍那里看了一下,现在也比过去不一样了。回到过去的路子一看兰州一拉还在,没有想到,因为太破了,十年前是这样,十年后还是这样,那天我和一位老师讲,没有想到兰州一拉还在,忍不住进去叫了一碗兰州拉面,就像当年在这里喝酒喝多了进去吃宵夜。

刚才汪泓教授讲过了让学生拥抱老师、拥抱家长,我在下面还是很有体会的,很有想法。在这一圈转下来,我确实是有这样的感受,就是在校园里面见到老师,确实有点想拥抱的感觉。但见到师兄弟更有,见到师妹没有。校园里面流行一个对联,汪校长知道,叫爱党爱国爱师妹,防火防盗防师兄。汪校长讲的这个话,我们可以拥抱父母、但是不能扩大,所以在复旦校园里面转了一圈,感觉我们还是有美好的记忆,见到老师和师兄弟还是很开心。

我第一点是汇报,第二点是谈想法,第三点是邀请。

为什么第一点叫汇报呢?在苏老师这里出三类人物,第一类是政府高官,像王部长、金CEO和很多市长、厅长。第二类是出企业家,像中大、像著名的企业,都做得非常的优秀。第三类是出教授,愿意在高校里面教书育人做研究,苏门出三类,我是排行第三类,在学校里面除了做教师,还业余做院长,但这个业余做得比较久,一做做了15年,有点工作给苏老师、给管院的老师,给在座的师兄们,今天何师兄是从深圳赶来的,比走穴的还辛苦。

汇报的第一点,我所在的河海大学商学院目前发展的情况,是学科和专业情况,就是这张表上所讲的。97年我们第一次拿到博士点,就是在苏老师的亲切关怀和特别的关心、悄悄的支持下拿到的。这个历史,学校没有多少人知道,只有我知道,当然苏老师也知道。在那样的背景下,我们在那时候实力还是比较弱的情况下,能拿到这个博士点,得益于复旦、得益于苏老师。河海商学院,从学科专业的层次来讲发展到今天,最初的第一个最高学科点——博士点,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获得的。我有时候说,人可以讲你将来多辉煌,但最初呢?刚刚一位嘉宾的报告,你哪怕最初一小点别人拖一下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发展的时候,从苏门、从复旦这里得到了非常关键的帮助。今天从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从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的一些条件,这次“211”可能还可以拿到一些钱,但都是有源头的,十年前我们有这样的基础,所以今天借这样的机会,也是作为给老师报告工作的情况,也有了一些小成绩,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刚才我提到了作为业余的事情,在河海大学商学院院长的岗位上,副院长做了五年,正院长做了十年,也算老同志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想法。一方面是做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也在做研究工作。在研究工作和做管理工作两者之间,实际上很多东西都在共同的促进我在思考。从这十几年当中,95年我去美国,去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总校,之后又去其他的学校做了访问学者,那时候比较正规的接触了西方的东西。但是在去之前,91年到93年,正好我们学校跟美国一家公司做了一个合资企业,做了三年,搞生产、搞出口。企业有点实践,又教书、又做研究,又去美国看看西方的商学院,我记得当时去的印象非常深,有两点震撼:1、奥斯汀这个学校,一去我发现一共是三幢楼连起来,有12部电梯,95年,那时候我们条件非常差,一个教研室就是一间房。2、我问他们一年的预算多少?6亿。我当时就想,你什么时候手指漏一块我们拿走就好了。当然这只是两个震撼的事,更多的是看他的学科,看他的体系、他的教育模式,看了之后感觉确实很受启发。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地方又进行了访问,包括和复旦的合作,96年我去看的,对西方的这套管理教育和研究的东西有了初步的了解。

管理学研究还处于搅和的阶段

97年在国内商学院开始制定我们的发展战略规划,刚才汪校长讲他的学校始终在一个大的发展战略规划指导下,特别是在东方战略思想核心指导之下做事情,但是我这十几年过来,我越来越困惑:很多东西能不能通过战略规划做出来?汪校长,我不是和您唱对台戏,当然我十多年前还是一个小学院,但是十年过程中我从来没有对战略规划做修订,因为我都是一时清醒一时糊涂,有时候感觉自己很清醒,有时候也感觉很糊涂,当然也在思考。现在慢慢总结、慢慢思考下来,最重要的一个老问题。

我去年在复旦开会的时候我说我到现在也没有搞明白管理是什么,今天我依然讲这个话。到目前为止无法回答管理是什么?我记得98年在圣地亚哥开会,当时一个人提问就是什么是管理?彼得当时愣了一下他说我不知道。彼得也在思考,什么是管理?我们的教科书上可以由N种定义、N种解释。当然我们也在教管理、研究管理,这个问题也是困惑我的一个问题,什么是管理?当然我们有很多的工具可以用,但是从思想层面,从理念层面,从哲学层面,到底什么是管理?什么是战略管理?我觉得我自己到现在还没有搞清楚,这是我的一个思考,也是跟我的同门思考这个问题。当然,我的这种思考也是在目前既有东方又有西方,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环境中,我经常用的一个词是搅和,有时候慢慢悟出一些东西有一段时间又糊涂了。当我用在我自己的管理工作时,也影响到我的管理工作。

河海大学商学院的发展,很多东西现在也不明白。当然我们在努力,刚才中场休息的时候我给薛老师汇报,我说我们希望可以从复旦学到更多的东西,像我们这样一个平台想做一些事很不容易,但是我们也希望能在夹缝当中偶尔冒一个小指头出来,我们希望复旦发展得更好,我们也很自豪。

经营河海商学院的三点经验

从我自己的体会和思考,我想是三点。第一,苏老师一直教导我们的三维理论,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当时在复旦南区的时候,吃完晚饭,我们经常玩笑的高呼口号人为为人。这样的理念始终贯穿在我们的大脑,我们的管理根本就是对人的管理。

第二,我们要找到一个标杆,这么多年过来基本是这样的确定。在国内以复旦为老师,在江苏我们称南京大学是老大,是这样的提法。当然,标杆还包括国外,河海大学商学院的机构和体系来讲,学科是受国内的体系限定,在机构和整个研究机构的布局上是以UT Austin作为基本的模板,还有就是大家比较工人的标准,一个是国内的标准一个是国外的标准。国外的标准AACSB,我们还没有建立AACSB,但我们吸收了很多AACSB的做法。另外是国标,我们在教育不的排名还是不错的,但是我们自己感觉要平和一些,国标也是经常变的,今天指标是这样的,明天可能是那样,你可能今天是高分,明天可能一下子就很低。但是基本的标准我们始终用几个控制的变量来进行建设。另外,我经常鼓吹一个观点,在我们的管理,不管是内部管理还是和外界打交道,始终有一个观点——三平理论:一个是水平,公平、摆平。这三点是我们在国内处理很多问题,特别是在商学院处理很多问题的思考。

第三方面是邀请。去年,苏老师亲定2009年东方管理论坛12月份在南京召开,我也非常荣幸的领了这个棒。现在让我有点揪心的是两个东西,一个是这么多东方管理的同门到南京来开会,我们总要拿一点东西出来,最近在赶的一些成果,还在过程当中,有一些也出来了,有一些著作,像《企业战略创新》《谋略与战略》出来了,《东方战略思想》《西方战略管理理论》包括后面要搞的以书代刊的《战略管理评论》,第一期是否可以争取在年底出来?也在赶。如果没有什么特别意外的问题,这几个作业我们会完成,为明年做准备。第二个就是大家看到的背景,就是我们在建的楼,近4万平方,本来应该今年完成的,发现搞一个基建不容易,我到复旦管院一进楼,我感觉管院三栋楼每栋都这么漂亮,肯定做得不容易,我希望明年可以硬件条件具备,盛情邀请各位明年12月份到南京参加第十三届东方管理论坛,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robinchen]

0.354797s